抗疫先锋马建珠:身兼数职,以责任与担当助力校园防疫
疫情来袭,校党委经过科学研判,决定对校园实行全封闭管理,并号召各支部与全体党员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带头模范作用。学报编辑部党支部张梅龙书记积极响应号召,组织防疫突击队。马建珠身兼多职,在自身工作繁重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向党支部提出申请,加入志愿服务防疫团队,全力协助学校防疫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一、勇于担当,彰显党员初心“本色” 在志愿防疫工作中,马建珠充分发挥着不怕苦不怕累的井冈山精神,做到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成为校园防疫的“多面手”。他担任了核酸检测工作的“秩序维护员”,在新、老图书馆的检测点,不厌其烦地提醒师生们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协助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有序、安全地进行。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工作做到全员覆盖、不漏一人的目标,学校决定在晚上对校园住户进行大排查。马建珠又主动申请担任“信息排查员”,对无人居住的空房进行贴封条,抄录水表电表数,以防住户漏报、瞒报居住人员信息。此外,马建珠还担任了“环境消杀员”,不顾天气炎热与垃圾池苍蝇横飞的肮脏环境,在烈日下喷洒着带有刺鼻气味的消毒液,为校园的安全防疫筑起了另一道坚固的屏障。 当有同事笑着问他:“你自己既担任了学报编辑部的工作,还在学院担任了教学科研工作,怎么还有时间去参加这么辛苦的志愿活动?”马建珠说:“我是一名党员,疫情当前,我必须勇往直前,相比那些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觉得还是做得远远不够。” 二、履职尽责,绘就干部精神“底色” 马建珠是学报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学校社科版刊物的约稿、编辑与校对工作。受疫情封控管理的影响,刊物的纸质校对材料不能正常送到学校,马建珠就主动与印刷厂联系,要求排版工作人员拷贝好相关材料的电子版,做好随时居家办公的准备。他通过微信拍照、语音电话等方式,将上百处的校对错误信息反馈给排版工作人员,从而顺利完成了刊物的校对工作。虽然刊物的纸质版由于疫情不能送达学校,但刊物的电子版却及时上传到了中国知网,保障了刊物的如期发行。同时,马建珠还要准备下一期刊物的统稿工作。由于负责相关栏目的同事又不能到校办公,马建珠又将本不属于他负责的栏目也主动承担了起来,加班加点完成论文的格式规范,。顺利完成了下一期刊物的统稿排版工作,保障了编辑部工作的正常开展。 众所皆知,编辑校对工作是一个细活,必须要有高度的集中注意力。马建珠白天要参加志愿者活动与教学工作,他唯有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办公室进行编辑校对工作。他说:“我办公室的灯基本上是整栋楼最后一盏熄灭的灯。” 三、随机应变,增添教师育人“亮色” 马建珠除了负责学报编辑部社科版的编辑工作外,还在人文学院担任了教学科研工作。由于马建珠刚刚博士毕业,自身面临很大的科研压力,在教学方面也还属于“新手”,无论是课程的讲授,还是学生论文的指导,他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受疫情影响,学校不得不由线下教学调整为线上教学。马建珠又担心线上教学效果较差,他又积极调整教学方式,通过课前布置同学阅读相关小说作品,课间让同学主动发言或随机点名发言,这就由教师讲解转变为学生讲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目前,马建珠对这种线上授课的效果感到非常满意。他说:“通过学生在线上的踊跃发言来看,学生们在课前是做了大量准备的,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就是一个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初心永擎,方可照亮前路;使命在肩,更需勇毅前行。学校正是因为有了像马建珠这样的党员干部,他们一方面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另一方面又“疫”往直前、主动担当,我们学校才能做到在这场战“疫”中一切都仍然井然有序。